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出版物 > 书讯|吴建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制度变迁》

书讯|吴建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制度变迁》

2021-07-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制度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变迁研究”(批准编号:13CSH007)的研究成果。
书稿指出,要想客观理性的理解和解释中国工会的角色和职责,必须把握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必须跳出“就工会论工会”的思维,更要警惕简单照搬或套用某种现有国外工会模式的制度移植思维,而应将中国工会“嵌入”到体制环境中来进行考察;其二是必须在制度变迁中考察中国工会的角色和职责,因为中国工会嵌入其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的改革当中,劳动关系性质以及社会治理体制也相应的处在不断变革之中,而且这种变革又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点,使得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效应在中国的改革道路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因此,我们唯有深入考察了中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变迁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工会是如何逐渐探索、确立和变革自身角色与职责的,进而对未来的可能改革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书稿指出,中国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变迁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中国工会作为整体所发生的角色与职责的变迁,其二是中国工会内部的结构分化和整合所带来的变迁。
       在整体的角色与职责上,改革之初,中国工会强调以生产为中心,兼顾生活、教育和民主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要全面履行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四项基本职责,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开始突出强调维护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工会开始强调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职工各种社会需求。
       在结构的分化和整合上,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工会是主要行动主体,通过生活职责即围绕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集体福利、职工之间的互济互助以及各种困难职工慰问活动等来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地方工会成为主要行动主体,通过社会化维权模式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进入新时代以后,一方面对企业工会职责“瘦身减负”,以激发企业工会活力;另一方面地方工会“以上代下”承担企业工会难以履行的职责,从而加强地方工会与企业工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总之,书稿认为,无论是整体的角色和职责转变,还是内部的分化和整合,中国工会始终是作为劳动关系领域中的社会治理参与者,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劳动关系性质的转型、社会治理体制的调整而不断进行自我制度变革。


       (作者:吴建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工会理论与历史,中国工会改革与制度变迁,员工参与等。)

【关闭】